首页新闻中心

关于三坐标测量机行业前景的个人感触

发布时间: 2020-08-26
近日,在测量俱乐部公众号看来一篇关于三坐标测量机行业,同样也跟半导体芯片一样被卡脖子的文章,自己也不禁有感而发,对于国内的测量行业,所谓的三坐标测量机的厂商竟有些许哀其不争的味道。

笔者从2007年进入三坐标测量机行业,开始做的是市场宣传策划的工作,从那个时候,就感觉这个行业的竞争有些出奇,那个时候产品的利润值厚,但是竞争也很激烈,有进口品牌,有国产品牌,但是那个时候包括海克斯康在内,基本都是海德汉,雷尼绍光栅尺基本就没有第三家(RSF归属海德汉),ZEISS,LEITZ,RENISHAW,TESA测头,就没有第五家测头供应商,那大家竞争的是什么?就剩下品牌和机架了,拼精度,稳定性?

现在想想也挺搞笑的,一般的客户,其自身的加工精度都达不到,你告诉客户我能测量精度达到1μm,1.5μm,就为了那一点点显示充分的优越感,其实还真挺什么的。而且那个时候的市场,说好了,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,各有千秋。说实在了难听了,还真是窝里斗的成分多。

那个时候网络言论,匿名发言,抨击那叫一个尖锐。就跟那笑话说的一样,苹果和三星竞争,结果把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搞没了,最惨的是台湾品牌,从所谓的高大陆一头,到现在的全军覆没。

之前也写过一篇关于洋品牌的文字,其实不是笔者偏激,中国人有些时候这个崇洋媚外,从大清末期到现在,真是深入骨髓。不是国内技术发展不起来,是让所谓的专业的客户们给掐死在萌芽中了。最让笔者不爽的就是一些代理,明明不懂,愣是为了最求高利润差价,一味的给最终用户灌输国产不行的思想,举一个例子,绝无任何恶意:

最终用户A给主机厂B供货,被B要求上三坐标,有些消息灵通,人脉丰富的当地“明白人“C们就开始介入了,各种推荐,各种分析,最终呢?很多A就被忽悠惨了,为了应付的,一些A图省钱,屯了工业垃圾(当然,也是固定资产),一些A受B的要求或者C的建议买了大品牌,最终“大材小用”了,发现自己需要的功能,大部分市面上的三坐标都能用,而被放弃了的或者没机会介入的大部分商,基本没有介入的机会。而为了生存,自然要去“顺从”,“遵守”所谓的行业规则。真的,想想客户的公差都是几十丝的加工精度,你去推壹台所谓的大材小用的的高大上的洋品牌干啥?哪个企业的老板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?产品是做出来的,加工出来的,不是靠“测”出来的,而且这个行业里的所谓的“测”,还有李鬼的参与。我深刻体验了客户的难处,客户的客户要求必须采用某品牌,必须采用某软件的报告格式,根本就不敢得罪他们客户的质检,只要样式不对,不管数据的案例比比皆是。还有一些客户,口头说的是买台三坐标撑门面,装样子,其实最终这类客户很大一部分反而还真把三坐标用起来了,其中的心酸又有几人知晓?装样子,有的确实是摆着,多少年设备都不带用的,有的是囊肿羞涩,想一想,本来就紧张,随随便便壹台三坐标就要十几万,这个装样子的成本是不是有点高?反而要充分利用起来这个装样子的设备了。

有些跑题了,说到三坐标的卡脖子,其实控制器,这一块,三坐标近些年出来的企业,所谓的底蕴是不全面的,大多数只是对某一方面熟悉或者介于当时的入行早而成为前辈。偏偏这个行业又太狭窄,圈子太小,尤其是产品的最终需求量实在太少,就简单的主机生产而言,零部件多而杂,且无法上批量,因此三坐标的测量机主机的大部分零部件全部都是外协,外购。这,还仅仅是主机部分,没有加工难度的部分,而到了控制器,测头部分,从最早的依赖进口到最终也没有多少人能了解其设计工作原理,参数要求,只是一味的仿造。加之这方面偏门,三坐标行业内的人不专,控制系统类专业的人又得不到明确的参数原理,沟通有障碍,尤其是研发成本高,而市场需求量少(少,而且还要自我保护,就少之又少),不到万不得已,估计国内这方面真正的自主是要等等了,至于等多久,至少要窒息一下子吧:( 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,老外不给我们的限制我们的,中国人都做出来了,而且做的越来越好,老外不限制我们的,能进来的,中国人就没有去做的。这个滋味不敢轻易去品,甚是辛酸。
最近也可能是受疫情的影响,订单不饱和,就经常在站内写写画画,牢骚一二,仅代表个人观点,若有共鸣,我们就再做探讨,如果觉得本文动了触动您的痛处,笔者并非有意,更无指手画脚之意,如觉得本文存在不实不当之处,欢迎您不吝斧正。
再次感谢您对本站的访问,希望您更多支持www.qdcmm.com的三坐标及三维检测方案。